被天后顛倒黑白,我開始瘋狂爆料正文卷第281章《經典詠流傳》上唱經典!「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萬家團聚,共享歡樂。
央視綜合頻道在春節期間推出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的第六季。
1月31號,正月初十晚上八點檔,《經典詠流傳第六季》第一期如約而至。
節目立足「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圍繞「春節獻禮,唱響偉大復興之歌」這一主題全面升級。
梁俊老師帶領貴州山區的孩子們傳唱了《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袁枚的這首《苔》,正是對每一個個體生命價值的真實寫照,對積極生活態度的真誠讚頌。
遠在新加坡的龍國第一代鋼琴演奏家巫漪麗老師年近九旬,當雙手在琴鍵上上下飛舞、輕盈跳動時,我們感受到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爆發力,她的心中仍舊蘊藏對音樂的無限熱愛和執着堅守。「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奧運冠軍孫楊演繹着劉楨的《贈從弟》,有着令人激奮的壯志豪情。「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香江演員汪明荃、羅家英合唱《鵲橋仙》時,上演着現實生活中的亢儷情深。「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李夏最後一個走上台,他帶來的歌曲是改編版的《我的祖國》。
《我的祖國》是由郭蘭英和龍國歌劇舞劇院合唱團演唱的一首歌曲,於1959年錄音。
此歌曲還是電影《上甘嶺》的插曲。
1989年,喬羽、劉熾、郭蘭英憑藉該曲獲得第一屆金唱片獎。
當接受貝寧的邀請後,李夏便收到了《經典詠流傳》節目組給他準備5首經典老歌。
按照要求李夏需要從這五首經典老歌里選取一首進行改編,然後在《經典詠流傳》的舞台上唱響這首歌。
看到這五首歌曲後,李夏毫不猶豫的就選擇了《我的祖國》這首歌。
因為郭蘭英老師演唱的《我的祖國》太經典了,可以說是無數國人的啟蒙之歌。
每當熱血沸騰的前奏響起,無數聽着都能跟着伴奏自發的哼唱起來。
網上甚至還流傳一句話「順境《歌唱祖國》,逆境《義勇軍進行曲》,絕境《我的祖國》。」
李夏上台後先和主持人貝寧打了招呼,接着開始由鑑賞團的老師講述《我的祖國》這首歌背後的故事。
《我的祖國》這首歌是電影《上甘嶺》的插曲。
上甘嶺戰役,漂亮國稱為三角山戰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展開的一場着名戰役。
上甘嶺戰役從某種層面上來看,可以說是抗漂亮援朝戰爭的代名詞。
其慘烈程度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高水平。
在持續43天的戰鬥中,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志願軍共擊退「聯合國軍」900多次衝鋒。
上甘嶺戰役到底慘烈到哪種地步?
2萬斤蘋果竟只送進去一個。
上甘嶺戰役慘烈程度超過瓜島、硫磺島、塞班島等戰役,甚至超過凡爾登戰役。
凡爾登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那麼上甘嶺被稱為「上甘嶺絞肉機」一點也不為過。
上甘嶺原本是一個位於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聖山南麓的一個小村莊。
就是在這個不足3.7平方公里,大約只能投放2個連隊的陣地上,以漂亮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先後調集6萬軍隊,300多門大口徑重炮、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共發射炮彈190多萬發,炸彈5000餘枚,對志願軍據守597.9和537.7高地進行狂轟濫炸。
「聯合國軍」在進攻過程中,都要踏着陣亡同伴屍體進攻,陣地上可以用屍體堆着屍體來形容。
最終志願軍以傷亡萬餘人為代價,守住了陣地,取得了勝利。
而「聯合國軍」則以傷亡2.5萬人左右,宣告失敗。
戰役結束後,這兩個高地山頭平均被削平2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許多坑道被打斷了五六米,隨手抓一把土裏面就有幾十個子彈殼。
由此可見上甘嶺戰役的慘烈程度。
聽着鑑賞團老師的講述,現場的氣氛逐漸變得凝重起來,很多人甚至濕潤了眼角。
這是一場立國之戰,在這小小的3.7平方公里的戰場上,志願軍以超乎想像的鋼鐵意志,以不怕死的頑強精神,完勝了一場出人意料的大勝利!
他們打出了龍國軍隊的軍威,打出國威,更打出了龍國現在的幸福、安定的生活。
隨着熱血沸騰的前奏響起,李夏深情演唱————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聽着李夏的演唱,台下的觀眾也跟着小聲哼唱起來。
漸漸的聲音越來越大,很快演變成了全場大合唱。
「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姑娘好像花兒一樣,小伙兒心胸多寬廣。」
「為了開闢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歌曲深切地表達了濃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唱出了志願軍戰士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和英雄主義的氣概。
歌詞真摯樸實,親切生動。
三段歌是三幅美麗的圖畫,引人入勝。
李夏的改編在尊重原作的同時,讓整歌變得更加大氣豪邁。
仿佛山洪噴涌而一瀉千里,盡情地抒發戰士們的激情,唱出志願軍戰士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和英雄主義的氣概。
當李夏抱起結他的那一刻,觀眾的眼前仿佛出現了,六十多年前人民志願軍拿起鋼槍保家衛國的場景。
引的海內外無數華人潸然淚下。
「在youtube上看的經典詠流傳,《我的祖國》這首歌被李夏演繹的鏗鏘有力,當我聽到「這是強大的祖國」!的時候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淚水,真的是噴涌而出,不可名狀!」
「這版《我的祖國》注入了十足的青春力量,再次聽到激情澎湃、振奮人心的曲調,我們堅定祖國將會更加強大。」
「從保衛戍邊疆土的英雄兒女、再到抗美援朝上崗嶺戰役的激烈絕戰、可歌可泣的志願軍們無不任人動容、在如此懸殊的裝備條件下、志願軍們正是用自己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換來了如何的現世安康幸福天下……」
「不一樣的風格不一樣的感覺!歌詞純樸而旋律卻是永恆不變的,愛國是每個龍國人刻在骨子裏的情懷!」
「終於知道為什麼這些歌永不過時了,也許不會經常聽,但是聽到的時候一定可以跟着哼唱,因為這些詞曲是作者內心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是由心而發,是對祖國情感的深情表達!」
「一個字~棒!不愧是音樂鬼才!改編得好!一點兒也不遜色原曲!有柔情、有氣勢,振奮人心!」
「看《經典詠流傳》聽這首歌聽哭了,李夏唱的好有感染力,希望他能拍一部關於抗美援朝的電影!」
————
《經典詠流傳》春節期間開播不僅創造着「文化過年新式」,更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悠遠絢爛,凝聚着國人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
經典詩詞、歌曲,彰顯時代精神。
有五千年厚重積澱的中華經典詩詞、歌曲滋養着一代又一代的國人,影響着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情感認同,與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血脈相連。
同時,它也是電視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成為沁入觀眾心田的一泓清泉。
在中華傳統文化浸潤中成長起來的國人,總是能深切體會其中的壯懷激烈與愁緒萬端,鮮明感受到其中的柔情似水與曾經滄海。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對經典詩詞、歌曲產生不一樣的理解與認識,每一段經歷也會深化與升華對經典詩詞歌曲的體悟。
事實證明,中華經典詩詞歌賦從未出現真正的斷層和停滯,它代代相傳、世世傳誦,並在世界文化長河中歷久彌新而長盛不衰,這是因為它始終以開放包容的姿態不斷吐故納新、與時俱進。
經典詩詞歌曲照進現實生活,契合時代精神,深入百姓心裏,有機地將古人之思和今人之想融為一體,辯證地傳遞新的思想和觀念。
節目播以後就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好評,這些經典之作「霸屏」微信朋友圈、各大短視頻平台,與此相關的關鍵詞也相繼登上熱搜榜。
《經典詠流傳》將經典詩詞、歌曲的精神內涵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既彰顯了其強大的生命力與影響力。
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得到重新詮釋和深度發掘,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古為今用」。
老歌賦予了新時代的朝氣。
舞台上的經典傳唱人,讓觀眾在視聽盛宴中領略經典的詩詞、歌曲,並以音樂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層層解剖經典中蘊含着的價值空間和情感世界。
觀眾徜徉在內涵美和韻律美的雙重享受中,生命記憶和當下語境相互碰撞,在集體記憶中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
經典詩詞、歌曲的歷史厚重感和現代旋律的流行時尚感共同締造了一場文化盛宴。
經典詩詞、歌曲不再是「陽春白雪」,不再「曲高和寡」,它們紮根在人民的生活里,流淌在人民的血液里,並不斷汲取生活的智慧、萬物的靈性。
因此,這檔節目集知識性、娛樂性、觀賞性於一體,讓觀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中華經典詩詞、歌曲的潤物無聲和春風化雨。
平仄對仗結合節奏歡快的音樂旋律,讓經典在音樂旋律中煥發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經典傳唱人不僅有藝術名家,也有後起之秀,還有許多熱愛生活的普通人。
當他們站到舞台上,就都成為經傳唱人,對生活充滿期待、對文化懷揣敬畏,展現給觀眾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驚艷的之音。
整個節目中,既有舒緩優美的鋼琴曲,也有節奏歡快的流行說唱;既有熒屏經典的片段回放,也有精心設置的現場演繹;既有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的合作,也有戲曲與音樂的結合;既有古典樂器的伴奏,又有西洋樂器的和鳴……
它打破了地域與民族的界限,幾乎調動了當前音樂創作的所有流行元素。
鑑賞團的老師從多個角度對經典傳唱人進行專業點評,在歷史與現代、過去和當下之間架起了一座文化橋樑。
整個節目充滿了歷史感和人文情愫,展示了節目的文化品位,挖掘了經典背後的感人故事。
同時,節目在融媒體背景下進行着與觀眾的多樣化互動,微信搖一搖使觀眾不再受限於電視的線性傳播規律,隨時隨地都可以暢聽經典旋律。
心形的傳感設備直接連接到背景大屏幕,客觀上達成了現場觀眾和經典傳唱人之間的心靈溝通。
《經典詠流傳》以自己的方式推動傳統媒體的積極轉型,與新媒體有效融通,實現傳播手段的即時化與多元化。
《經典詠流傳》的舞台設置也完全契合節目的內容表達,與經典傳唱人所選曲目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整個舞台都體現着傳統文化的優美與優雅。
「歌以詠志」,唱響生命讚歌。
經典詩詞中寄託着詩人們的情感和志趣,飽含着對人生況味的思索與探尋,將詩歌與人生相結合,主張「文以載道」和「直抒胸臆」,着重表現人在社會歷史中的起伏跌沉。
《經典詠流傳》在文化傳遞和音樂創新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美學高度,在滿屏喧囂浮躁的泛娛樂化包圍中脫穎而出。
堅守自己的藝術品質和文化立場,將經典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讓人們重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不竭的生命力。
它帶給觀眾的不僅是復甦文化記憶的歷史呈現,更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時代強音。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s 4.137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