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旗飛舞,眼花繚亂。
鼓號渾厚,震耳欲聾。
視野之中,數之不盡的流賊漫山遍野,猶如水銀瀉地一般洶洶而來。
只是一瞬間的心驚,曹文詔便已經是回過了神來,重新恢復了鎮定。
昔日南原之戰,賊匿精銳,只以千餘騎兵迎戰,等到他領兵進抵南原之時,伏兵大起,數萬賊兵將他團團圍住。
但最後的結果還是流賊兵敗,南原之上殭屍蔽野,伏屍萬眾。
這些流賊從崇禎三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五年的時間,只是人數越來越多,但是並沒有多少的長進。
流賊始終是流賊,再多的人也是烏合之眾。
流賊的步卒都戰意不高,面對結成軍陣的敵人往往投鼠忌器,不敢也不會直接衝擊嚴密的軍陣,只是在外圍呱噪威嚇,或用長兵遠遠的攻擊,或是拿着弓弩在遠處射擊。
只有在馬隊的驅使,各隊首領的嚴令之下才會發起衝擊,他們畢竟不是真正的軍兵,他們大多數的人不過因為想要活下去才被迫成為流賊。
流賊的步隊只有少數的老卒和精銳,他們絕對沖不開軍陣,不需要去管。
但是流賊的馬隊卻都是能征善戰的老卒,他們很多人前身就是九邊的邊軍和各地的募兵衛軍,因為欠餉、天災的緣故揭竿而起。
同為軍兵,面對熟悉的軍陣,他們怎麼可能不知曉破陣之法。
官道之上一眾步卒,也在各司各部的把總、千總指揮之下開始了有序的後撤。
被數萬大軍幾乎重重包圍說不害怕是假的,但正因恐懼,他們才沒有潰逃。
他們都是老卒,他們很清楚只有維持着軍陣緩緩後撤,流賊步隊才不敢上前,流賊的馬隊也會投鼠忌器。
一旦軍陣瓦解,那些圍繞在外圍的流賊便會猶如猛虎撲食一般撲將而來,將他們所有人都撕成粉碎。
「嗚————」
號角聲成功將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曹文詔的身上。
曹文詔並未有言語,四周皆是震耳欲聾的喊殺聲,言語想要讓四下的軍將聽到無疑是難之又難,他只是舉起了手中的馬槊。
望了一眼四周密集如蟻,如山如海的流賊,曹文詔勒馬回首,銳利的目光從身後一眾家丁的臉上一掃而過。
整個騎陣一片寂靜,所有的人都已經是恢復了鎮定。
馬槊輕振,劃破長空,帶起了一陣清越的錚鳴之聲,穿過了無數雜亂的聲響傳入了眾人的耳畔。
曹文詔雙腿踢動馬腹,座下披帶着半身馬鎧的駿馬微微晃了一晃頭顱,隨後邁開四蹄向着前方小步跑動而去。
戰馬四蹄翻動,塵土飛揚,逆風迎面襲擊而來,所有的家丁騎兵皆是同樣伏鞍躍馬,跟隨在曹文詔的身後。
分隊、合攏、列陣幾乎在轉瞬之間便已經完成,這些東西他們早已經爛熟於心。
隨着馬上騎士的策動韁繩,一匹又一匹戰馬埋下了頭顱,一排接着一排齊步跟上,開始啟動小步奔跑。
上百名家丁騎兵,六人一排,共列十九排。
前四排家丁,除去最前排家丁手持長槍之外,其餘三排皆是左手握韁繩、右手持刀,刀背皆靠於右肩。
而後一眾家丁,皆是手持弓箭,陣線略微散亂。
明朝邊軍發展至今,主要以軟弓長箭、快馬輕刀為主,持槍持矛的騎卒在軍中只佔了極少數。
明朝邊軍使用的大多為開元弓,所謂的「軟弓」,其實是相對於步兵用的重弓而言。
戰馬奔馳之間射擊,戰馬顛簸對瞄準、發力的影響尤為巨大,使用軟弓可以保證即使在馬背上受到影響也能將弓開滿,以保證威力。
長箭,顧名思義,即加長的箭矢,使用長箭可以有效避免開弓過滿而導致拉距超過箭長。
一旦出現箭拉過弓身的情況之時,便會有毀弓、傷手的危險。
快馬輕刀兩者相互結合,明朝邊軍基本沒有什麼重裝騎兵,就算是裝備馬鎧也只是裝備輕便的半甲,主要是以速度取勝。
這並非是退步,而是因為需求的演變,畢竟一直以來明軍的主要對手是根本沒有多少甲冑的蒙古騎兵。
輕便的刀在馬上的確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依靠腕部力量進行靈活的單手揮舞,可以在馬背上進行一些複雜的動作。
騎兵交鋒,勝負只在轉瞬之間,誰能夠更快的使用武器,誰的勝算就更大。
雖說騎槍更長,也能夠在騎戰之中取得優勢,居於前陣的騎兵多使用長兵,但是更多人還是選取輕刀。
陳望沒有拔出馬刀,而是取下了懸掛在腰間的開元弓,因為射術精湛,他的位置一直都被安排在騎陣的中間。
在曹文詔策馬而出之時,他便已經是重新退回了本隊之中,行軍作戰這些都有條例的規定。
他已經恢復了鎮定,他已經改變了很多的東西,他們並沒有一頭栽入流賊的包圍圈之中,這裏地勢低緩正合騎兵行動,鹿死誰手還猶未可知!
蹄鐵踏擊在暗黃的土地之上,深沉而又堅定的馬蹄聲在官道之上緩緩響起。
馬槊斜指,單騎前出。
曹文詔孤身一人,列於騎陣的最前方。
逆風迎面襲來,吹起了罩在他甲冑之上的火紅色戰袍。
高頂頓項盔上上三面火紅色的盔旗也在逆風之中不斷躍動。
身後上百名家丁緊隨其後,沒有人退縮,沒有人逃亡。
作為家丁,他們早已經是將性命交到了曹文詔的手中。
而且雖然敵眾我寡,但他們也不認為這一戰一定會輸。
「嗚————」
不同於之前的低沉,一陣極為高昂的騎號聲陡然在騎陣之中響起。
而當騎號響起之後,騎陣的速度再度加快了數分。
曹文詔並沒有去管作為前軍的四局步卒,最前方的兩局步卒先是被虎蹲炮和箭雨襲擊,又被流賊步兵所包圍,如今早已是陷入重圍之中,其結果不言而喻。
另外兩局的步兵且戰且退,只要和中軍匯合,依託軍陣便可以堅持。
戰場混亂,但是曹文詔的思緒十分的清晰。
這一戰和南原之戰不同,周圍沒有助戰的友軍,沒有反敗為勝的可能,能做的也只有保存儘可能多的軍兵性命。
當務之急須阻擋敵軍的攻勢,給官道之上步卒的撤退和列陣爭取足夠的時間。
南原之戰,《明史·列傳·卷一百五十六》:
「文詔往救。賊匿精銳,以千騎逆戰,誘抵南原,伏大起。城上人言曹將軍已歿。」
「文詔持矛左右突,匹馬縈萬眾中。」
「諸軍望見,夾擊,賊大敗,殭屍蔽野,余走銅川橋。」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5s 3.95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