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之後。
吳良果然信守諾言,命令瓬人軍封閉陵墓。
封閉陵墓所用的材料幾乎是現成的,山下溪邊淺灘有許多河沙,山中又到處都是亂石,剛好可以將吳良傳授的「滅頂流沙」付諸行動。
守墓人自然不會站在一邊看着,也是連忙與瓬人軍協作。
挖沙的挖沙,運石的運石,很快就形成了一副「軍民同樂」的美好畫面。
不過吳良也並未因此對守墓人掉以輕心,開工之前他便與曹稟提前召集瓬人軍兵士開過一個碰頭會,特意強調了幾點:
第一、守墓人送來的吃喝,要親眼看到他們吃下喝下之後再動;
第二、任何時候都留人站崗放哨,並且要比之前人更多;
第三、幹活的時候不要出死力,讓守墓人多干點,他們不會介意的,咱們留着力氣養足了精神隨時準備返程;
第四、不得向守墓人透露任何有關個人與瓬人軍的信息。
其實第四條在吳良看來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因為回去之後那顆長明寶珠便會在名義上獻給曹老闆,守墓人就算不死心,日後也只能去找曹老闆索要。
這與他和瓬人軍已經沒有太大關係了,自然不怕守墓人糾纏不休,不怕死找曹老闆要去。
如此臨近中午的時候。
白菁菁終於還是扛不住父親與族內長者的輪番遊說,換了一身乾淨修身又能露出一截脖子的新衣裳,拎着一個食盒進入了吳良所在的軍帳。
「我爹說,你雖不是什麼善類,卻也算是個言而有信的人,此前又在墓中救了我,因此特意命我帶了些酒食前來謝你。」
將食盒放在邊上,白菁菁一邊將裝在裏面的粟米酒與小菜放在一個用石頭壘起來的簡易食案上,一邊儘量用嬌柔的聲音說道。
「替我謝謝你爹,酒你先喝一口,那些菜你也先吃一口,然後就可以把東西放下離開了。」
吳良正在專心翻看昨夜用炭筆記錄在紙上的印璽字樣,一個個推測這些印璽的主人身份,因此只是抬了抬眼,不假辭色的說道。
見吳良是這個反應,白菁菁眼中划過一抹不悅之色,不過依舊維持笑容倒了一杯酒喝下,又將每樣小菜長了一點,說道:「公子未免也太過謹慎了些,如今我們兩邊正傾力協作,又怎會害公子。」
「亂世之中人心險惡啊,就算已經坦誠相見的人,也需多留個心眼兒才是。」
吳良終於將那張紙收了起來,一雙眼睛上下打量着白菁菁,似笑非笑的道。
聽到「坦陳相見」這四個字,又見吳良眼睛很不老實,白菁菁想起昨夜墓中的情形,俏臉不由自主的微微紅了一下。
不過這次她倒沒有刻意迴避,又端起酒罈將擺在石案上的兩個杯子滿上,捧起其中一杯嫣然笑道:「菁菁也要感謝公子出手搭救的恩情,無論如何也要敬公子幾杯,不知公子是否肯賞臉。」
不得不承認。
她那微微泛紅的俏臉配合若隱若現的修長脖頸,此刻看起來竟又增添了幾分嫵媚,教人食指大動。
於是。
吳良笑了笑,卻並未去接酒杯,而是挑眉問道:「白姑娘要與我飲酒,自是求之不得,不過在這之前我還有幾個問題想先問問清楚。」
「公子請問。」
白菁菁暫時放下酒杯,認真的看着他。
「我酒量不好,幾乎一喝酒醉。」
吳良笑呵呵的說道,「所以想問白姑娘,倘若我不小心喝醉了,白姑娘是否會偷偷解我衣衫?」
「公子說笑了,男女授受不清,菁菁解公子衣衫作甚?」
白菁菁有些不解,但依然答道。
「那麼……白姑娘又是否會偷偷親我?」
吳良又笑着問道。
「自然也不會!」
白菁菁終於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不過依舊不明白他問這些問題是何用意。
「既不解我衣衫,又不偷偷親我,難道白姑娘要趁機采我的蘑菇?」
吳良繼續問道。
「今日菁菁上山不為采菇,只為與公子小酌幾杯以表謝意,況且這山上皆是野菇,如何便成了公子的蘑菇?」
白菁菁聽得更加迷糊,但為了完成白家的使命,還是耐着性子繼續配合吳良的「胡言亂語」。
結果這話才剛說完。
就見吳良的臉色已經冷了下來,猛地一拍桌子,背過身去義正言辭的喝道:「白姑娘既然什麼都不做,找我喝什麼酒?我不喝,白姑娘請回吧!」
「……」
白菁菁頓時愣住。
她發現自己的思維永遠都比吳良慢了好幾拍,任何時候都會被他耍得團團轉,哪怕是調戲。
但她並沒有走,而是站在原地怔怔的望着吳良。
良久之後。
她忽然端起食案上的酒杯,自酌自飲連喝了三杯,然後莫名的搖頭笑了起來:「我就知道,我早就告訴過我爹,他想的這些法子對你無用。」
「那你還來?」
吳良這才回過身來坐到白菁菁對面,也給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飲而盡。
「直說了吧,我們白家昨夜之所以會對你做出妥協,只不過是為了保全陵墓的權宜之計罷了。」
白菁菁又喝了一杯酒,目光深邃的望着吳良,繼續道,「你從墓中取出來的那顆寶珠叫做隨侯珠,乃是裏面最貴重的寶物,不過不管你拿的是不是隨侯珠,我們白家職責所在,日後都一定必須將你取出來的寶物物歸原主。」
居然真是傳說中的「隨侯珠」?
吳良心中一喜,嘴上卻又似笑非笑的反問道:「所以你說,我是不是應該現在就將你們滅掉,永絕後患?」
白菁菁並未接話,而是自顧自的喝着酒說着自己想說的話:「我們守墓人分為文武兩脈,武脈是日夜鎮守谷內的晏家,文脈便是我們隱於山下石槽村的白家。」
「為了永遠保守這個秘密,我們白家祖上立下規矩,族內只有男子可以娶妻,女子絕不允許出嫁,就算那些娶入白家的女子,也必須是目不識丁無親無故的孤寡,如此前後歷經兩百多年,人丁逐漸凋零。」
「而晏家的祖訓,則是終生不得出谷半步,不得與外人通婚……」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6s 3.997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