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第五倫王莽劉秀 第294章 公無渡河

    測試廣告1

    河內郡武德縣靠近黃河邊,過去叫「武涉」,據說是周武王渡河伐殷途經的地方,秦始皇時改了名,用意是秦以武德取天下。墨子閣 www.mozige.com

    同樣欲以武德定鼎的第五倫,也將召集河內諸姓豪強開會的地方定於此。這個縣的對岸,就是被王邑派人點燃後,至今雖然撲滅,卻仍冒着青煙的敖倉,還有許多河南人士避亂,想方設法渡河跑到了此地,一如當初兗州遭赤眉、王師交戰大亂,士人奔魏一般。

    第五倫最先召見的人,是懷縣名士,蔡茂。

    第五倫給了蔡茂很高的禮遇,親自到自己暫居的縣寺外拱手道:「數月前,余帶着八百壯士西行前往京師,蔡君拜訪並勸阻我;後來馬文淵揮師取河內,亦是蔡君相助,使得他兵不血刃,輕取懷縣。今余欲拜蔡君為『太中大夫』,不知子禮意下如何?」

    這蔡茂是竇融的朋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來應該是個能相與的,但第五倫卻料錯了。

    蔡茂朝第五倫微微作揖:「這職位,蔡茂不敢受。」

    在我面前玩辭讓?第五倫還欲再勸,不料蔡茂卻肅然道:「我以為,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官之類,皆乃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設立也。孔子說,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於人也。」

    第五倫有些聽明白了,收起笑容:「敢問先生,余以魏王之號定官制授職祿,假於誰人?」

    蔡茂卻搖頭:「雖已來不及了,但我還是要說,將軍稱王,實在是有些草率。」

    「從前周文王繼承祖宗道德的餘緒,加之其本人的聰明才智,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能服侍殷商,等到武王即位,八百諸侯不謀而會於孟津,都說『商紂可以討伐了』。周武王認為天命尚不可知,於是還師等待天時。」

    這老傢伙繞來繞去的想幹什麼,第五倫皺眉:「先生的意思是,我舉兵擊莽有違君臣之禮?」

    蔡茂卻搖頭:「以仁擊不仁,誅滅暴君,自然是天下大義,但將軍後來的所作所為,不免讓人懷疑是另有用心。」

    「漢高皇帝征伐多年,卻仍用沛公名義行軍。今令德雖明,世無宗周之祚,威略雖振,未有高祖之功。卻貿然自尊為王,欲舉未可之事業,恐怕將加速引禍啊。」

    第五倫已經將在此人臉上畫了個大大的「x」:「蔡君是在勸我早去王號?」

    蔡茂笑道:「倒也不必,只是要補上人臣之禮,向真正的天子納土請服,得到正式加封,如此才名正言順。」

    站在一旁的郎官張魚已經忍無可忍,真想一刀砍了這老叟的頭,第五倫卻制止了他,笑道:「向誰稱臣?」

    「漢。」

    蔡茂說道:「春秋傳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難道將軍沒聽到民間喧囂,皆慕漢德麼?人心在漢啊!這才是天下大勢。」

    確實是,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想要投機取巧,打出一面漢旗就像傳檄而定。

    第五倫緘默不言,侍奉在側的小矮子黃長遂反問:「先生指的是哪個漢,西漢?綠漢?北漢?總不會是匈奴扶持的胡漢罷!」

    蔡茂道:「劉歆協助王莽篡逆,前漢太子嬰痴傻,不可為主,不過是隗氏與劉歆傀儡。」

    「河北三劉所立劉子輿者,身份成謎,真假未知;而塞北所謂劉文伯乃是醜虜盧芳所扮,此事將軍已令人傳播於諸郡。」

    他朝南方一拱手:「唯獨南陽更始皇帝,龍興鳳舉,率宛、葉之眾,將散亂之兵,喢血昆陽,長驅洛邑,破百萬之陳,摧王邑之軍,威震中原,眼看就能席捲天下,攘除禍亂。將軍既然誅滅無道,一同顛覆新室,就應該與南陽天子聯手,助其掃關西,定河北,御匈奴,好使天下早定,讓黎民免遭干戈之苦!」

    至此,蔡茂態度已經頗為明了:蔡子禮在漢哀帝、漢平帝年間以儒學聞名,徵召試為博士,對策陳述災異,以優異被擢拜為議郎,遷侍中。恰逢王莽居攝,蔡茂遂告病免職,不肯做新室的官,回鄉隱於市中,直至糾集河內勢力,協助馬援奪取此地。

    這就是個潛藏的大漢忠良啊,先前之所以幫馬援,是為了結束新朝的統治。又因自詡立了大功,才敢在第五倫面前什麼都說,這樣的人留在河內,簡直是個禍害啊!

    第五倫止住欲與蔡茂好好辯一辯的黃長,竟一拍大腿:「先生之言,正合吾意!」

    「我剛遣人給洛陽的大漢定國上公送了哀章首級,還未來得及派出正使。」

    「之所以要加先生為太中大夫,正是想請蔡君作為使者,替我拜見更始皇帝,觀其可否!」

    ……

    蔡茂告辭而去後,張魚氣得直摸腰間的劍,只道:「大王,蔡茂他……」

    第五倫點點頭:「不曾想,時至今日,仍有如此迂闊之人。」

    本以為隨着形勢的改變,人的想法是會變得,可惜啊……

    和蔡茂相似的「漢家忠良「絕不少,被王莽刺激後,他們一直有兩個執拗的念頭:「這天下是姓劉的,永遠都是,其他姓氏不管做得多好,誰也不配取而代之。」

    「只要各方勢力一起降服於最正宗的漢,天下一統,恢復漢朝的一切舊制,就能國泰民安。」

    這不過是另一種方式的復古,王莽要復的是三代之治,虛無縹緲只能靠猜的古,蔡茂等人要復的,卻是二三十年前,留在他們腦海中看似天下太平的舊日子。

    蔡茂的事說明,新朝徹底覆滅,在失去共同的敵人後,許多過去是朋友,還能夠合作的人,已經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虧得第五倫有意無意推動下,促成了多漢並立,否則若只有一家時,這樣的人只怕更多,真成「天下誰人不通漢」了。

    諸漢的混戰亂相還沒開始,總有人對他們心存幻想,尤其是靠着劉秀贏了昆陽一戰,如今勢頭最猛的更始政權。或許是時候,用血淋淋的事實,讓那些依然活在二十年前的人清醒清醒了。

    「張魚。」第五倫點了他的名:「就由你,來送蔡茂過河!」

    張魚大喜,他以為自己明白第五倫想要作甚,打包票說,等船到中心,一定忽然沉沒!

    「不行,一定要送到對岸去。」第五倫卻好似看出了張魚在想什麼,只問道:「綠林渠帥,誰家軍紀誰最差?」

    河內郡武德縣靠近黃河邊,過去叫「武涉」,據說是周武王渡河伐殷途經的地方,秦始皇時改了名,用意是秦以武德取天下。

    同樣欲以武德定鼎的第五倫,也將召集河內諸姓豪強開會的地方定於此。這個縣的對岸,就是被王邑派人點燃後,至今雖然撲滅,卻仍冒着青煙的敖倉,還有許多河南人士避亂,想方設法渡河跑到了此地,一如當初兗州遭赤眉、王師交戰大亂,士人奔魏一般。

    第五倫最先召見的人,是懷縣名士,蔡茂。

    第五倫給了蔡茂很高的禮遇,親自到自己暫居的縣寺外拱手道:「數月前,余帶着八百壯士西行前往京師,蔡君拜訪並勸阻我;後來馬文淵揮師取河內,亦是蔡君相助,使得他兵不血刃,輕取懷縣。今余欲拜蔡君為『太中大夫』,不知子禮意下如何?」

    這蔡茂是竇融的朋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來應該是個能相與的,但第五倫卻料錯了。

    蔡茂朝第五倫微微作揖:「這職位,蔡茂不敢受。」

    在我面前玩辭讓?第五倫還欲再勸,不料蔡茂卻肅然道:「我以為,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官之類,皆乃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設立也。孔子說,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於人也。」

    第五倫有些聽明白了,收起笑容:「敢問先生,余以魏王之號定官制授職祿,假於誰人?」

    蔡茂卻搖頭:「雖已來不及了,但我還是要說,將軍稱王,實在是有些草率。」

    「從前周文王繼承祖宗道德的餘緒,加之其本人的聰明才智,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能服侍殷商,等到武王即位,八百諸侯不謀而會於孟津,都說『商紂可以討伐了』。周武王認為天命尚不可知,於是還師等待天時。」

    這老傢伙繞來繞去的想幹什麼,第五倫皺眉:「先生的意思是,我舉兵擊莽有違君臣之禮?」

    蔡茂卻搖頭:「以仁擊不仁,誅滅暴君,自然是天下大義,但將軍後來的所作所為,不免讓人懷疑是另有用心。」

    「漢高皇帝征伐多年,卻仍用沛公名義行軍。今令德雖明,世無宗周之祚,威略雖振,未有高祖之功。卻貿然自尊為王,欲舉未可之事業,恐怕將加速引禍啊。」

    第五倫已經將在此人臉上畫了個大大的「x」:「蔡君是在勸我早去王號?」

    蔡茂笑道:「倒也不必,只是要補上人臣之禮,向真正的天子納土請服,得到正式加封,如此才名正言順。」

    站在一旁的郎官張魚已經忍無可忍,真想一刀砍了這老叟的頭,第五倫卻制止了他,笑道:「向誰稱臣?」

    「漢。」

    蔡茂說道:「春秋傳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難道將軍沒聽到民間喧囂,皆慕漢德麼?人心在漢啊!這才是天下大勢。」

    確實是,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想要投機取巧,打出一面漢旗就像傳檄而定。

    第五倫緘默不言,侍奉在側的小矮子黃長遂反問:「先生指的是哪個漢,西漢?綠漢?北漢?總不會是匈奴扶持的胡漢罷!」

    蔡茂道:「劉歆協助王莽篡逆,前漢太子嬰痴傻,不可為主,不過是隗氏與劉歆傀儡。」

    「河北三劉所立劉子輿者,身份成謎,真假未知;而塞北所謂劉文伯乃是醜虜盧芳所扮,此事將軍已令人傳播於諸郡。」

    他朝南方一拱手:「唯獨南陽更始皇帝,龍興鳳舉,率宛、葉之眾,將散亂之兵,喢血昆陽,長驅洛邑,破百萬之陳,摧王邑之軍,威震中原,眼看就能席捲天下,攘除禍亂。將軍既然誅滅無道,一同顛覆新室,就應該與南陽天子聯手,助其掃關西,定河北,御匈奴,好使天下早定,讓黎民免遭干戈之苦!」

    至此,蔡茂態度已經頗為明了:蔡子禮在漢哀帝、漢平帝年間以儒學聞名,徵召試為博士,對策陳述災異,以優異被擢拜為議郎,遷侍中。恰逢王莽居攝,蔡茂遂告病免職,不肯做新室的官,回鄉隱於市中,直至糾集河內勢力,協助馬援奪取此地。

    這就是個潛藏的大漢忠良啊,先前之所以幫馬援,是為了結束新朝的統治。又因自詡立了大功,才敢在第五倫面前什麼都說,這樣的人留在河內,簡直是個禍害啊!

    第五倫止住欲與蔡茂好好辯一辯的黃長,竟一拍大腿:「先生之言,正合吾意!」

    「我剛遣人給洛陽的大漢定國上公送了哀章首級,還未來得及派出正使。」

    「之所以要加先生為太中大夫,正是想請蔡君作為使者,替我拜見更始皇帝,觀其可否!」

    ……

    蔡茂告辭而去後,張魚氣得直摸腰間的劍,只道:「大王,蔡茂他……」

    第五倫點點頭:「不曾想,時至今日,仍有如此迂闊之人。」

    本以為隨着形勢的改變,人的想法是會變得,可惜啊……

    和蔡茂相似的「漢家忠良「絕不少,被王莽刺激後,他們一直有兩個執拗的念頭:「這天下是姓劉的,永遠都是,其他姓氏不管做得多好,誰也不配取而代之。」

    「只要各方勢力一起降服於最正宗的漢,天下一統,恢復漢朝的一切舊制,就能國泰民安。」

    這不過是另一種方式的復古,王莽要復的是三代之治,虛無縹緲只能靠猜的古,蔡茂等人要復的,卻是二三十年前,留在他們腦海中看似天下太平的舊日子。

    蔡茂的事說明,新朝徹底覆滅,在失去共同的敵人後,許多過去是朋友,還能夠合作的人,已經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虧得第五倫有意無意推動下,促成了多漢並立,否則若只有一家時,這樣的人只怕更多,真成「天下誰人不通漢」了。

    諸漢的混戰亂相還沒開始,總有人對他們心存幻想,尤其是靠着劉秀贏了昆陽一戰,如今勢頭最猛的更始政權。或許是時候,用血淋淋的事實,讓那些依然活在二十年前的人清醒清醒了。

    「張魚。」第五倫點了他的名:「就由你,來送蔡茂過河!」

    張魚大喜,他以為自己明白第五倫想要作甚,打包票說,等船到中心,一定忽然沉沒!

    「不行,一定要送到對岸去。」第五倫卻好似看出了張魚在想什麼,只問道:「綠林渠帥,誰家軍紀誰最差?」

    河內郡武德縣靠近黃河邊,過去叫「武涉」,據說是周武王渡河伐殷途經的地方,秦始皇時改了名,用意是秦以武德取天下。

    同樣欲以武德定鼎的第五倫,也將召集河內諸姓豪強開會的地方定於此。這個縣的對岸,就是被王邑派人點燃後,至今雖然撲滅,卻仍冒着青煙的敖倉,還有許多河南人士避亂,想方設法渡河跑到了此地,一如當初兗州遭赤眉、王師交戰大亂,士人奔魏一般。

    第五倫最先召見的人,是懷縣名士,蔡茂。

    第五倫給了蔡茂很高的禮遇,親自到自己暫居的縣寺外拱手道:「數月前,余帶着八百壯士西行前往京師,蔡君拜訪並勸阻我;後來馬文淵揮師取河內,亦是蔡君相助,使得他兵不血刃,輕取懷縣。今余欲拜蔡君為『太中大夫』,不知子禮意下如何?」

    這蔡茂是竇融的朋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來應該是個能相與的,但第五倫卻料錯了。

    蔡茂朝第五倫微微作揖:「這職位,蔡茂不敢受。」

    在我面前玩辭讓?第五倫還欲再勸,不料蔡茂卻肅然道:「我以為,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官之類,皆乃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設立也。孔子說,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於人也。」

    第五倫有些聽明白了,收起笑容:「敢問先生,余以魏王之號定官制授職祿,假於誰人?」

    蔡茂卻搖頭:「雖已來不及了,但我還是要說,將軍稱王,實在是有些草率。」

    「從前周文王繼承祖宗道德的餘緒,加之其本人的聰明才智,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能服侍殷商,等到武王即位,八百諸侯不謀而會於孟津,都說『商紂可以討伐了』。周武王認為天命尚不可知,於是還師等待天時。」

    這老傢伙繞來繞去的想幹什麼,第五倫皺眉:「先生的意思是,我舉兵擊莽有違君臣之禮?」

    蔡茂卻搖頭:「以仁擊不仁,誅滅暴君,自然是天下大義,但將軍後來的所作所為,不免讓人懷疑是另有用心。」

    「漢高皇帝征伐多年,卻仍用沛公名義行軍。今令德雖明,世無宗周之祚,威略雖振,未有高祖之功。卻貿然自尊為王,欲舉未可之事業,恐怕將加速引禍啊。」

    第五倫已經將在此人臉上畫了個大大的「x」:「蔡君是在勸我早去王號?」

    蔡茂笑道:「倒也不必,只是要補上人臣之禮,向真正的天子納土請服,得到正式加封,如此才名正言順。」

    站在一旁的郎官張魚已經忍無可忍,真想一刀砍了這老叟的頭,第五倫卻制止了他,笑道:「向誰稱臣?」

    「漢。」

    蔡茂說道:「春秋傳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難道將軍沒聽到民間喧囂,皆慕漢德麼?人心在漢啊!這才是天下大勢。」

    確實是,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想要投機取巧,打出一面漢旗就像傳檄而定。

    第五倫緘默不言,侍奉在側的小矮子黃長遂反問:「先生指的是哪個漢,西漢?綠漢?北漢?總不會是匈奴扶持的胡漢罷!」

    蔡茂道:「劉歆協助王莽篡逆,前漢太子嬰痴傻,不可為主,不過是隗氏與劉歆傀儡。」

    「河北三劉所立劉子輿者,身份成謎,真假未知;而塞北所謂劉文伯乃是醜虜盧芳所扮,此事將軍已令人傳播於諸郡。」

    他朝南方一拱手:「唯獨南陽更始皇帝,龍興鳳舉,率宛、葉之眾,將散亂之兵,喢血昆陽,長驅洛邑,破百萬之陳,摧王邑之軍,威震中原,眼看就能席捲天下,攘除禍亂。將軍既然誅滅無道,一同顛覆新室,就應該與南陽天子聯手,助其掃關西,定河北,御匈奴,好使天下早定,讓黎民免遭干戈之苦!」

    至此,蔡茂態度已經頗為明了:蔡子禮在漢哀帝、漢平帝年間以儒學聞名,徵召試為博士,對策陳述災異,以優異被擢拜為議郎,遷侍中。恰逢王莽居攝,蔡茂遂告病免職,不肯做新室的官,回鄉隱於市中,直至糾集河內勢力,協助馬援奪取此地。

    這就是個潛藏的大漢忠良啊,先前之所以幫馬援,是為了結束新朝的統治。又因自詡立了大功,才敢在第五倫面前什麼都說,這樣的人留在河內,簡直是個禍害啊!

    第五倫止住欲與蔡茂好好辯一辯的黃長,竟一拍大腿:「先生之言,正合吾意!」

    「我剛遣人給洛陽的大漢定國上公送了哀章首級,還未來得及派出正使。」

    「之所以要加先生為太中大夫,正是想請蔡君作為使者,替我拜見更始皇帝,觀其可否!」

    ……

    蔡茂告辭而去後,張魚氣得直摸腰間的劍,只道:「大王,蔡茂他……」

    第五倫點點頭:「不曾想,時至今日,仍有如此迂闊之人。」

    本以為隨着形勢的改變,人的想法是會變得,可惜啊……

    和蔡茂相似的「漢家忠良「絕不少,被王莽刺激後,他們一直有兩個執拗的念頭:「這天下是姓劉的,永遠都是,其他姓氏不管做得多好,誰也不配取而代之。」

    「只要各方勢力一起降服於最正宗的漢,天下一統,恢復漢朝的一切舊制,就能國泰民安。」

    這不過是另一種方式的復古,王莽要復的是三代之治,虛無縹緲只能靠猜的古,蔡茂等人要復的,卻是二三十年前,留在他們腦海中看似天下太平的舊日子。

    蔡茂的事說明,新朝徹底覆滅,在失去共同的敵人後,許多過去是朋友,還能夠合作的人,已經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虧得第五倫有意無意推動下,促成了多漢並立,否則若只有一家時,這樣的人只怕更多,真成「天下誰人不通漢」了。

    諸漢的混戰亂相還沒開始,總有人對他們心存幻想,尤其是靠着劉秀贏了昆陽一戰,如今勢頭最猛的更始政權。或許是時候,用血淋淋的事實,讓那些依然活在二十年前的人清醒清醒了。

    「張魚。」第五倫點了他的名:「就由你,來送蔡茂過河!」

    張魚大喜,他以為自己明白第五倫想要作甚,打包票說,等船到中心,一定忽然沉沒!

    「不行,一定要送到對岸去。」第五倫卻好似看出了張魚在想什麼,只問道:「綠林渠帥,誰家軍紀誰最差?」

    河內郡武德縣靠近黃河邊,過去叫「武涉」,據說是周武王渡河伐殷途經的地方,秦始皇時改了名,用意是秦以武德取天下。

    同樣欲以武德定鼎的第五倫,也將召集河內諸姓豪強開會的地方定於此。這個縣的對岸,就是被王邑派人點燃後,至今雖然撲滅,卻仍冒着青煙的敖倉,還有許多河南人士避亂,想方設法渡河跑到了此地,一如當初兗州遭赤眉、王師交戰大亂,士人奔魏一般。

    第五倫最先召見的人,是懷縣名士,蔡茂。

    第五倫給了蔡茂很高的禮遇,親自到自己暫居的縣寺外拱手道:「數月前,余帶着八百壯士西行前往京師,蔡君拜訪並勸阻我;後來馬文淵揮師取河內,亦是蔡君相助,使得他兵不血刃,輕取懷縣。今余欲拜蔡君為『太中大夫』,不知子禮意下如何?」

    這蔡茂是竇融的朋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來應該是個能相與的,但第五倫卻料錯了。

    蔡茂朝第五倫微微作揖:「這職位,蔡茂不敢受。」

    在我面前玩辭讓?第五倫還欲再勸,不料蔡茂卻肅然道:「我以為,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官之類,皆乃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設立也。孔子說,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於人也。」

    第五倫有些聽明白了,收起笑容:「敢問先生,余以魏王之號定官制授職祿,假於誰人?」

    蔡茂卻搖頭:「雖已來不及了,但我還是要說,將軍稱王,實在是有些草率。」

    「從前周文王繼承祖宗道德的餘緒,加之其本人的聰明才智,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能服侍殷商,等到武王即位,八百諸侯不謀而會於孟津,都說『商紂可以討伐了』。周武王認為天命尚不可知,於是還師等待天時。」

    這老傢伙繞來繞去的想幹什麼,第五倫皺眉:「先生的意思是,我舉兵擊莽有違君臣之禮?」

    蔡茂卻搖頭:「以仁擊不仁,誅滅暴君,自然是天下大義,但將軍後來的所作所為,不免讓人懷疑是另有用心。」

    「漢高皇帝征伐多年,卻仍用沛公名義行軍。今令德雖明,世無宗周之祚,威略雖振,未有高祖之功。卻貿然自尊為王,欲舉未可之事業,恐怕將加速引禍啊。」

    第五倫已經將在此人臉上畫了個大大的「x」:「蔡君是在勸我早去王號?」

    蔡茂笑道:「倒也不必,只是要補上人臣之禮,向真正的天子納土請服,得到正式加封,如此才名正言順。」

    站在一旁的郎官張魚已經忍無可忍,真想一刀砍了這老叟的頭,第五倫卻制止了他,笑道:「向誰稱臣?」

    「漢。」

    蔡茂說道:「春秋傳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難道將軍沒聽到民間喧囂,皆慕漢德麼?人心在漢啊!這才是天下大勢。」

    確實是,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想要投機取巧,打出一面漢旗就像傳檄而定。

    第五倫緘默不言,侍奉在側的小矮子黃長遂反問:「先生指的是哪個漢,西漢?綠漢?北漢?總不會是匈奴扶持的胡漢罷!」

    蔡茂道:「劉歆協助王莽篡逆,前漢太子嬰痴傻,不可為主,不過是隗氏與劉歆傀儡。」

    「河北三劉所立劉子輿者,身份成謎,真假未知;而塞北所謂劉文伯乃是醜虜盧芳所扮,此事將軍已令人傳播於諸郡。」

    他朝南方一拱手:「唯獨南陽更始皇帝,龍興鳳舉,率宛、葉之眾,將散亂之兵,喢血昆陽,長驅洛邑,破百萬之陳,摧王邑之軍,威震中原,眼看就能席捲天下,攘除禍亂。將軍既然誅滅無道,一同顛覆新室,就應該與南陽天子聯手,助其掃關西,定河北,御匈奴,好使天下早定,讓黎民免遭干戈之苦!」

    至此,蔡茂態度已經頗為明了:蔡子禮在漢哀帝、漢平帝年間以儒學聞名,徵召試為博士,對策陳述災異,以優異被擢拜為議郎,遷侍中。恰逢王莽居攝,蔡茂遂告病免職,不肯做新室的官,回鄉隱於市中,直至糾集河內勢力,協助馬援奪取此地。

    這就是個潛藏的大漢忠良啊,先前之所以幫馬援,是為了結束新朝的統治。又因自詡立了大功,才敢在第五倫面前什麼都說,這樣的人留在河內,簡直是個禍害啊!

    第五倫止住欲與蔡茂好好辯一辯的黃長,竟一拍大腿:「先生之言,正合吾意!」

    「我剛遣人給洛陽的大漢定國上公送了哀章首級,還未來得及派出正使。」

    「之所以要加先生為太中大夫,正是想請蔡君作為使者,替我拜見更始皇帝,觀其可否!」

    ……

    蔡茂告辭而去後,張魚氣得直摸腰間的劍,只道:「大王,蔡茂他……」

    第五倫點點頭:「不曾想,時至今日,仍有如此迂闊之人。」

    本以為隨着形勢的改變,人的想法是會變得,可惜啊……

    和蔡茂相似的「漢家忠良「絕不少,被王莽刺激後,他們一直有兩個執拗的念頭:「這天下是姓劉的,永遠都是,其他姓氏不管做得多好,誰也不配取而代之。」

    「只要各方勢力一起降服於最正宗的漢,天下一統,恢復漢朝的一切舊制,就能國泰民安。」

    這不過是另一種方式的復古,王莽要復的是三代之治,虛無縹緲只能靠猜的古,蔡茂等人要復的,卻是二三十年前,留在他們腦海中看似天下太平的舊日子。

    蔡茂的事說明,新朝徹底覆滅,在失去共同的敵人後,許多過去是朋友,還能夠合作的人,已經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虧得第五倫有意無意推動下,促成了多漢並立,否則若只有一家時,這樣的人只怕更多,真成「天下誰人不通漢」了。

    諸漢的混戰亂相還沒開始,總有人對他們心存幻想,尤其是靠着劉秀贏了昆陽一戰,如今勢頭最猛的更始政權。或許是時候,用血淋淋的事實,讓那些依然活在二十年前的人清醒清醒了。

    「張魚。」第五倫點了他的名:「就由你,來送蔡茂過河!」

    張魚大喜,他以為自己明白第五倫想要作甚,打包票說,等船到中心,一定忽然沉沒!


    「不行,一定要送到對岸去。」第五倫卻好似看出了張魚在想什麼,只問道:「綠林渠帥,誰家軍紀誰最差?」

    河內郡武德縣靠近黃河邊,過去叫「武涉」,據說是周武王渡河伐殷途經的地方,秦始皇時改了名,用意是秦以武德取天下。

    同樣欲以武德定鼎的第五倫,也將召集河內諸姓豪強開會的地方定於此。這個縣的對岸,就是被王邑派人點燃後,至今雖然撲滅,卻仍冒着青煙的敖倉,還有許多河南人士避亂,想方設法渡河跑到了此地,一如當初兗州遭赤眉、王師交戰大亂,士人奔魏一般。

    第五倫最先召見的人,是懷縣名士,蔡茂。

    第五倫給了蔡茂很高的禮遇,親自到自己暫居的縣寺外拱手道:「數月前,余帶着八百壯士西行前往京師,蔡君拜訪並勸阻我;後來馬文淵揮師取河內,亦是蔡君相助,使得他兵不血刃,輕取懷縣。今余欲拜蔡君為『太中大夫』,不知子禮意下如何?」

    這蔡茂是竇融的朋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來應該是個能相與的,但第五倫卻料錯了。

    蔡茂朝第五倫微微作揖:「這職位,蔡茂不敢受。」

    在我面前玩辭讓?第五倫還欲再勸,不料蔡茂卻肅然道:「我以為,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官之類,皆乃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設立也。孔子說,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於人也。」

    第五倫有些聽明白了,收起笑容:「敢問先生,余以魏王之號定官制授職祿,假於誰人?」

    蔡茂卻搖頭:「雖已來不及了,但我還是要說,將軍稱王,實在是有些草率。」

    「從前周文王繼承祖宗道德的餘緒,加之其本人的聰明才智,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能服侍殷商,等到武王即位,八百諸侯不謀而會於孟津,都說『商紂可以討伐了』。周武王認為天命尚不可知,於是還師等待天時。」

    這老傢伙繞來繞去的想幹什麼,第五倫皺眉:「先生的意思是,我舉兵擊莽有違君臣之禮?」

    蔡茂卻搖頭:「以仁擊不仁,誅滅暴君,自然是天下大義,但將軍後來的所作所為,不免讓人懷疑是另有用心。」

    「漢高皇帝征伐多年,卻仍用沛公名義行軍。今令德雖明,世無宗周之祚,威略雖振,未有高祖之功。卻貿然自尊為王,欲舉未可之事業,恐怕將加速引禍啊。」

    第五倫已經將在此人臉上畫了個大大的「x」:「蔡君是在勸我早去王號?」

    蔡茂笑道:「倒也不必,只是要補上人臣之禮,向真正的天子納土請服,得到正式加封,如此才名正言順。」

    站在一旁的郎官張魚已經忍無可忍,真想一刀砍了這老叟的頭,第五倫卻制止了他,笑道:「向誰稱臣?」

    「漢。」

    蔡茂說道:「春秋傳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難道將軍沒聽到民間喧囂,皆慕漢德麼?人心在漢啊!這才是天下大勢。」

    確實是,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想要投機取巧,打出一面漢旗就像傳檄而定。

    第五倫緘默不言,侍奉在側的小矮子黃長遂反問:「先生指的是哪個漢,西漢?綠漢?北漢?總不會是匈奴扶持的胡漢罷!」

    蔡茂道:「劉歆協助王莽篡逆,前漢太子嬰痴傻,不可為主,不過是隗氏與劉歆傀儡。」

    「河北三劉所立劉子輿者,身份成謎,真假未知;而塞北所謂劉文伯乃是醜虜盧芳所扮,此事將軍已令人傳播於諸郡。」

    他朝南方一拱手:「唯獨南陽更始皇帝,龍興鳳舉,率宛、葉之眾,將散亂之兵,喢血昆陽,長驅洛邑,破百萬之陳,摧王邑之軍,威震中原,眼看就能席捲天下,攘除禍亂。將軍既然誅滅無道,一同顛覆新室,就應該與南陽天子聯手,助其掃關西,定河北,御匈奴,好使天下早定,讓黎民免遭干戈之苦!」

    至此,蔡茂態度已經頗為明了:蔡子禮在漢哀帝、漢平帝年間以儒學聞名,徵召試為博士,對策陳述災異,以優異被擢拜為議郎,遷侍中。恰逢王莽居攝,蔡茂遂告病免職,不肯做新室的官,回鄉隱於市中,直至糾集河內勢力,協助馬援奪取此地。

    這就是個潛藏的大漢忠良啊,先前之所以幫馬援,是為了結束新朝的統治。又因自詡立了大功,才敢在第五倫面前什麼都說,這樣的人留在河內,簡直是個禍害啊!

    第五倫止住欲與蔡茂好好辯一辯的黃長,竟一拍大腿:「先生之言,正合吾意!」

    「我剛遣人給洛陽的大漢定國上公送了哀章首級,還未來得及派出正使。」

    「之所以要加先生為太中大夫,正是想請蔡君作為使者,替我拜見更始皇帝,觀其可否!」

    ……

    蔡茂告辭而去後,張魚氣得直摸腰間的劍,只道:「大王,蔡茂他……」

    第五倫點點頭:「不曾想,時至今日,仍有如此迂闊之人。」

    本以為隨着形勢的改變,人的想法是會變得,可惜啊……

    和蔡茂相似的「漢家忠良「絕不少,被王莽刺激後,他們一直有兩個執拗的念頭:「這天下是姓劉的,永遠都是,其他姓氏不管做得多好,誰也不配取而代之。」

    「只要各方勢力一起降服於最正宗的漢,天下一統,恢復漢朝的一切舊制,就能國泰民安。」

    這不過是另一種方式的復古,王莽要復的是三代之治,虛無縹緲只能靠猜的古,蔡茂等人要復的,卻是二三十年前,留在他們腦海中看似天下太平的舊日子。

    蔡茂的事說明,新朝徹底覆滅,在失去共同的敵人後,許多過去是朋友,還能夠合作的人,已經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虧得第五倫有意無意推動下,促成了多漢並立,否則若只有一家時,這樣的人只怕更多,真成「天下誰人不通漢」了。

    諸漢的混戰亂相還沒開始,總有人對他們心存幻想,尤其是靠着劉秀贏了昆陽一戰,如今勢頭最猛的更始政權。或許是時候,用血淋淋的事實,讓那些依然活在二十年前的人清醒清醒了。

    「張魚。」第五倫點了他的名:「就由你,來送蔡茂過河!」

    張魚大喜,他以為自己明白第五倫想要作甚,打包票說,等船到中心,一定忽然沉沒!

    「不行,一定要送到對岸去。」第五倫卻好似看出了張魚在想什麼,只問道:「綠林渠帥,誰家軍紀誰最差?」

    河內郡武德縣靠近黃河邊,過去叫「武涉」,據說是周武王渡河伐殷途經的地方,秦始皇時改了名,用意是秦以武德取天下。

    同樣欲以武德定鼎的第五倫,也將召集河內諸姓豪強開會的地方定於此。這個縣的對岸,就是被王邑派人點燃後,至今雖然撲滅,卻仍冒着青煙的敖倉,還有許多河南人士避亂,想方設法渡河跑到了此地,一如當初兗州遭赤眉、王師交戰大亂,士人奔魏一般。

    第五倫最先召見的人,是懷縣名士,蔡茂。

    第五倫給了蔡茂很高的禮遇,親自到自己暫居的縣寺外拱手道:「數月前,余帶着八百壯士西行前往京師,蔡君拜訪並勸阻我;後來馬文淵揮師取河內,亦是蔡君相助,使得他兵不血刃,輕取懷縣。今余欲拜蔡君為『太中大夫』,不知子禮意下如何?」

    這蔡茂是竇融的朋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來應該是個能相與的,但第五倫卻料錯了。

    蔡茂朝第五倫微微作揖:「這職位,蔡茂不敢受。」

    在我面前玩辭讓?第五倫還欲再勸,不料蔡茂卻肅然道:「我以為,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官之類,皆乃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設立也。孔子說,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於人也。」

    第五倫有些聽明白了,收起笑容:「敢問先生,余以魏王之號定官制授職祿,假於誰人?」

    蔡茂卻搖頭:「雖已來不及了,但我還是要說,將軍稱王,實在是有些草率。」

    「從前周文王繼承祖宗道德的餘緒,加之其本人的聰明才智,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能服侍殷商,等到武王即位,八百諸侯不謀而會於孟津,都說『商紂可以討伐了』。周武王認為天命尚不可知,於是還師等待天時。」

    這老傢伙繞來繞去的想幹什麼,第五倫皺眉:「先生的意思是,我舉兵擊莽有違君臣之禮?」

    蔡茂卻搖頭:「以仁擊不仁,誅滅暴君,自然是天下大義,但將軍後來的所作所為,不免讓人懷疑是另有用心。」

    「漢高皇帝征伐多年,卻仍用沛公名義行軍。今令德雖明,世無宗周之祚,威略雖振,未有高祖之功。卻貿然自尊為王,欲舉未可之事業,恐怕將加速引禍啊。」

    第五倫已經將在此人臉上畫了個大大的「x」:「蔡君是在勸我早去王號?」

    蔡茂笑道:「倒也不必,只是要補上人臣之禮,向真正的天子納土請服,得到正式加封,如此才名正言順。」

    站在一旁的郎官張魚已經忍無可忍,真想一刀砍了這老叟的頭,第五倫卻制止了他,笑道:「向誰稱臣?」

    「漢。」

    蔡茂說道:「春秋傳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難道將軍沒聽到民間喧囂,皆慕漢德麼?人心在漢啊!這才是天下大勢。」

    確實是,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想要投機取巧,打出一面漢旗就像傳檄而定。

    第五倫緘默不言,侍奉在側的小矮子黃長遂反問:「先生指的是哪個漢,西漢?綠漢?北漢?總不會是匈奴扶持的胡漢罷!」

    蔡茂道:「劉歆協助王莽篡逆,前漢太子嬰痴傻,不可為主,不過是隗氏與劉歆傀儡。」

    「河北三劉所立劉子輿者,身份成謎,真假未知;而塞北所謂劉文伯乃是醜虜盧芳所扮,此事將軍已令人傳播於諸郡。」

    他朝南方一拱手:「唯獨南陽更始皇帝,龍興鳳舉,率宛、葉之眾,將散亂之兵,喢血昆陽,長驅洛邑,破百萬之陳,摧王邑之軍,威震中原,眼看就能席捲天下,攘除禍亂。將軍既然誅滅無道,一同顛覆新室,就應該與南陽天子聯手,助其掃關西,定河北,御匈奴,好使天下早定,讓黎民免遭干戈之苦!」

    至此,蔡茂態度已經頗為明了:蔡子禮在漢哀帝、漢平帝年間以儒學聞名,徵召試為博士,對策陳述災異,以優異被擢拜為議郎,遷侍中。恰逢王莽居攝,蔡茂遂告病免職,不肯做新室的官,回鄉隱於市中,直至糾集河內勢力,協助馬援奪取此地。

    這就是個潛藏的大漢忠良啊,先前之所以幫馬援,是為了結束新朝的統治。又因自詡立了大功,才敢在第五倫面前什麼都說,這樣的人留在河內,簡直是個禍害啊!

    第五倫止住欲與蔡茂好好辯一辯的黃長,竟一拍大腿:「先生之言,正合吾意!」

    「我剛遣人給洛陽的大漢定國上公送了哀章首級,還未來得及派出正使。」

    「之所以要加先生為太中大夫,正是想請蔡君作為使者,替我拜見更始皇帝,觀其可否!」

    ……

    蔡茂告辭而去後,張魚氣得直摸腰間的劍,只道:「大王,蔡茂他……」

    第五倫點點頭:「不曾想,時至今日,仍有如此迂闊之人。」

    本以為隨着形勢的改變,人的想法是會變得,可惜啊……

    和蔡茂相似的「漢家忠良「絕不少,被王莽刺激後,他們一直有兩個執拗的念頭:「這天下是姓劉的,永遠都是,其他姓氏不管做得多好,誰也不配取而代之。」

    「只要各方勢力一起降服於最正宗的漢,天下一統,恢復漢朝的一切舊制,就能國泰民安。」

    這不過是另一種方式的復古,王莽要復的是三代之治,虛無縹緲只能靠猜的古,蔡茂等人要復的,卻是二三十年前,留在他們腦海中看似天下太平的舊日子。

    蔡茂的事說明,新朝徹底覆滅,在失去共同的敵人後,許多過去是朋友,還能夠合作的人,已經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虧得第五倫有意無意推動下,促成了多漢並立,否則若只有一家時,這樣的人只怕更多,真成「天下誰人不通漢」了。

    諸漢的混戰亂相還沒開始,總有人對他們心存幻想,尤其是靠着劉秀贏了昆陽一戰,如今勢頭最猛的更始政權。或許是時候,用血淋淋的事實,讓那些依然活在二十年前的人清醒清醒了。

    「張魚。」第五倫點了他的名:「就由你,來送蔡茂過河!」

    張魚大喜,他以為自己明白第五倫想要作甚,打包票說,等船到中心,一定忽然沉沒!

    「不行,一定要送到對岸去。」第五倫卻好似看出了張魚在想什麼,只問道:「綠林渠帥,誰家軍紀誰最差?」

    河內郡武德縣靠近黃河邊,過去叫「武涉」,據說是周武王渡河伐殷途經的地方,秦始皇時改了名,用意是秦以武德取天下。

    同樣欲以武德定鼎的第五倫,也將召集河內諸姓豪強開會的地方定於此。這個縣的對岸,就是被王邑派人點燃後,至今雖然撲滅,卻仍冒着青煙的敖倉,還有許多河南人士避亂,想方設法渡河跑到了此地,一如當初兗州遭赤眉、王師交戰大亂,士人奔魏一般。

    第五倫最先召見的人,是懷縣名士,蔡茂。

    第五倫給了蔡茂很高的禮遇,親自到自己暫居的縣寺外拱手道:「數月前,余帶着八百壯士西行前往京師,蔡君拜訪並勸阻我;後來馬文淵揮師取河內,亦是蔡君相助,使得他兵不血刃,輕取懷縣。今余欲拜蔡君為『太中大夫』,不知子禮意下如何?」

    這蔡茂是竇融的朋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來應該是個能相與的,但第五倫卻料錯了。

    蔡茂朝第五倫微微作揖:「這職位,蔡茂不敢受。」

    在我面前玩辭讓?第五倫還欲再勸,不料蔡茂卻肅然道:「我以為,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官之類,皆乃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設立也。孔子說,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於人也。」

    第五倫有些聽明白了,收起笑容:「敢問先生,余以魏王之號定官制授職祿,假於誰人?」

    蔡茂卻搖頭:「雖已來不及了,但我還是要說,將軍稱王,實在是有些草率。」

    「從前周文王繼承祖宗道德的餘緒,加之其本人的聰明才智,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能服侍殷商,等到武王即位,八百諸侯不謀而會於孟津,都說『商紂可以討伐了』。周武王認為天命尚不可知,於是還師等待天時。」

    這老傢伙繞來繞去的想幹什麼,第五倫皺眉:「先生的意思是,我舉兵擊莽有違君臣之禮?」

    蔡茂卻搖頭:「以仁擊不仁,誅滅暴君,自然是天下大義,但將軍後來的所作所為,不免讓人懷疑是另有用心。」

    「漢高皇帝征伐多年,卻仍用沛公名義行軍。今令德雖明,世無宗周之祚,威略雖振,未有高祖之功。卻貿然自尊為王,欲舉未可之事業,恐怕將加速引禍啊。」

    第五倫已經將在此人臉上畫了個大大的「x」:「蔡君是在勸我早去王號?」

    蔡茂笑道:「倒也不必,只是要補上人臣之禮,向真正的天子納土請服,得到正式加封,如此才名正言順。」

    站在一旁的郎官張魚已經忍無可忍,真想一刀砍了這老叟的頭,第五倫卻制止了他,笑道:「向誰稱臣?」

    「漢。」

    蔡茂說道:「春秋傳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難道將軍沒聽到民間喧囂,皆慕漢德麼?人心在漢啊!這才是天下大勢。」

    確實是,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想要投機取巧,打出一面漢旗就像傳檄而定。

    第五倫緘默不言,侍奉在側的小矮子黃長遂反問:「先生指的是哪個漢,西漢?綠漢?北漢?總不會是匈奴扶持的胡漢罷!」

    蔡茂道:「劉歆協助王莽篡逆,前漢太子嬰痴傻,不可為主,不過是隗氏與劉歆傀儡。」

    「河北三劉所立劉子輿者,身份成謎,真假未知;而塞北所謂劉文伯乃是醜虜盧芳所扮,此事將軍已令人傳播於諸郡。」

    他朝南方一拱手:「唯獨南陽更始皇帝,龍興鳳舉,率宛、葉之眾,將散亂之兵,喢血昆陽,長驅洛邑,破百萬之陳,摧王邑之軍,威震中原,眼看就能席捲天下,攘除禍亂。將軍既然誅滅無道,一同顛覆新室,就應該與南陽天子聯手,助其掃關西,定河北,御匈奴,好使天下早定,讓黎民免遭干戈之苦!」

    至此,蔡茂態度已經頗為明了:蔡子禮在漢哀帝、漢平帝年間以儒學聞名,徵召試為博士,對策陳述災異,以優異被擢拜為議郎,遷侍中。恰逢王莽居攝,蔡茂遂告病免職,不肯做新室的官,回鄉隱於市中,直至糾集河內勢力,協助馬援奪取此地。

    這就是個潛藏的大漢忠良啊,先前之所以幫馬援,是為了結束新朝的統治。又因自詡立了大功,才敢在第五倫面前什麼都說,這樣的人留在河內,簡直是個禍害啊!

    第五倫止住欲與蔡茂好好辯一辯的黃長,竟一拍大腿:「先生之言,正合吾意!」

    「我剛遣人給洛陽的大漢定國上公送了哀章首級,還未來得及派出正使。」

    「之所以要加先生為太中大夫,正是想請蔡君作為使者,替我拜見更始皇帝,觀其可否!」

    ……

    蔡茂告辭而去後,張魚氣得直摸腰間的劍,只道:「大王,蔡茂他……」

    第五倫點點頭:「不曾想,時至今日,仍有如此迂闊之人。」

    本以為隨着形勢的改變,人的想法是會變得,可惜啊……

    和蔡茂相似的「漢家忠良「絕不少,被王莽刺激後,他們一直有兩個執拗的念頭:「這天下是姓劉的,永遠都是,其他姓氏不管做得多好,誰也不配取而代之。」

    「只要各方勢力一起降服於最正宗的漢,天下一統,恢復漢朝的一切舊制,就能國泰民安。」

    這不過是另一種方式的復古,王莽要復的是三代之治,虛無縹緲只能靠猜的古,蔡茂等人要復的,卻是二三十年前,留在他們腦海中看似天下太平的舊日子。

    蔡茂的事說明,新朝徹底覆滅,在失去共同的敵人後,許多過去是朋友,還能夠合作的人,已經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虧得第五倫有意無意推動下,促成了多漢並立,否則若只有一家時,這樣的人只怕更多,真成「天下誰人不通漢」了。

    諸漢的混戰亂相還沒開始,總有人對他們心存幻想,尤其是靠着劉秀贏了昆陽一戰,如今勢頭最猛的更始政權。或許是時候,用血淋淋的事實,讓那些依然活在二十年前的人清醒清醒了。

    「張魚。」第五倫點了他的名:「就由你,來送蔡茂過河!」

    張魚大喜,他以為自己明白第五倫想要作甚,打包票說,等船到中心,一定忽然沉沒!

    「不行,一定要送到對岸去。」第五倫卻好似看出了張魚在想什麼,只問道:「綠林渠帥,誰家軍紀誰最差?」

    河內郡武德縣靠近黃河邊,過去叫「武涉」,據說是周武王渡河伐殷途經的地方,秦始皇時改了名,用意是秦以武德取天下。

    同樣欲以武德定鼎的第五倫,也將召集河內諸姓豪強開會的地方定於此。這個縣的對岸,就是被王邑派人點燃後,至今雖然撲滅,卻仍冒着青煙的敖倉,還有許多河南人士避亂,想方設法渡河跑到了此地,一如當初兗州遭赤眉、王師交戰大亂,士人奔魏一般。

    第五倫最先召見的人,是懷縣名士,蔡茂。

    第五倫給了蔡茂很高的禮遇,親自到自己暫居的縣寺外拱手道:「數月前,余帶着八百壯士西行前往京師,蔡君拜訪並勸阻我;後來馬文淵揮師取河內,亦是蔡君相助,使得他兵不血刃,輕取懷縣。今余欲拜蔡君為『太中大夫』,不知子禮意下如何?」

    這蔡茂是竇融的朋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來應該是個能相與的,但第五倫卻料錯了。

    蔡茂朝第五倫微微作揖:「這職位,蔡茂不敢受。」

    在我面前玩辭讓?第五倫還欲再勸,不料蔡茂卻肅然道:「我以為,中郎將、太中大夫、使持節官之類,皆乃王者之器,非人臣所當設立也。孔子說,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於人也。」

    第五倫有些聽明白了,收起笑容:「敢問先生,余以魏王之號定官制授職祿,假於誰人?」

    蔡茂卻搖頭:「雖已來不及了,但我還是要說,將軍稱王,實在是有些草率。」

    「從前周文王繼承祖宗道德的餘緒,加之其本人的聰明才智,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能服侍殷商,等到武王即位,八百諸侯不謀而會於孟津,都說『商紂可以討伐了』。周武王認為天命尚不可知,於是還師等待天時。」

    這老傢伙繞來繞去的想幹什麼,第五倫皺眉:「先生的意思是,我舉兵擊莽有違君臣之禮?」

    蔡茂卻搖頭:「以仁擊不仁,誅滅暴君,自然是天下大義,但將軍後來的所作所為,不免讓人懷疑是另有用心。」

    「漢高皇帝征伐多年,卻仍用沛公名義行軍。今令德雖明,世無宗周之祚,威略雖振,未有高祖之功。卻貿然自尊為王,欲舉未可之事業,恐怕將加速引禍啊。」

    第五倫已經將在此人臉上畫了個大大的「x」:「蔡君是在勸我早去王號?」

    蔡茂笑道:「倒也不必,只是要補上人臣之禮,向真正的天子納土請服,得到正式加封,如此才名正言順。」

    站在一旁的郎官張魚已經忍無可忍,真想一刀砍了這老叟的頭,第五倫卻制止了他,笑道:「向誰稱臣?」

    「漢。」

    蔡茂說道:「春秋傳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難道將軍沒聽到民間喧囂,皆慕漢德麼?人心在漢啊!這才是天下大勢。」

    確實是,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想要投機取巧,打出一面漢旗就像傳檄而定。

    第五倫緘默不言,侍奉在側的小矮子黃長遂反問:「先生指的是哪個漢,西漢?綠漢?北漢?總不會是匈奴扶持的胡漢罷!」

    蔡茂道:「劉歆協助王莽篡逆,前漢太子嬰痴傻,不可為主,不過是隗氏與劉歆傀儡。」

    「河北三劉所立劉子輿者,身份成謎,真假未知;而塞北所謂劉文伯乃是醜虜盧芳所扮,此事將軍已令人傳播於諸郡。」

    他朝南方一拱手:「唯獨南陽更始皇帝,龍興鳳舉,率宛、葉之眾,將散亂之兵,喢血昆陽,長驅洛邑,破百萬之陳,摧王邑之軍,威震中原,眼看就能席捲天下,攘除禍亂。將軍既然誅滅無道,一同顛覆新室,就應該與南陽天子聯手,助其掃關西,定河北,御匈奴,好使天下早定,讓黎民免遭干戈之苦!」

    至此,蔡茂態度已經頗為明了:蔡子禮在漢哀帝、漢平帝年間以儒學聞名,徵召試為博士,對策陳述災異,以優異被擢拜為議郎,遷侍中。恰逢王莽居攝,蔡茂遂告病免職,不肯做新室的官,回鄉隱於市中,直至糾集河內勢力,協助馬援奪取此地。

    這就是個潛藏的大漢忠良啊,先前之所以幫馬援,是為了結束新朝的統治。又因自詡立了大功,才敢在第五倫面前什麼都說,這樣的人留在河內,簡直是個禍害啊!

    第五倫止住欲與蔡茂好好辯一辯的黃長,竟一拍大腿:「先生之言,正合吾意!」

    「我剛遣人給洛陽的大漢定國上公送了哀章首級,還未來得及派出正使。」

    「之所以要加先生為太中大夫,正是想請蔡君作為使者,替我拜見更始皇帝,觀其可否!」

    ……

    蔡茂告辭而去後,張魚氣得直摸腰間的劍,只道:「大王,蔡茂他……」

    第五倫點點頭:「不曾想,時至今日,仍有如此迂闊之人。」

    本以為隨着形勢的改變,人的想法是會變得,可惜啊……

    和蔡茂相似的「漢家忠良「絕不少,被王莽刺激後,他們一直有兩個執拗的念頭:「這天下是姓劉的,永遠都是,其他姓氏不管做得多好,誰也不配取而代之。」

    「只要各方勢力一起降服於最正宗的漢,天下一統,恢復漢朝的一切舊制,就能國泰民安。」

    這不過是另一種方式的復古,王莽要復的是三代之治,虛無縹緲只能靠猜的古,蔡茂等人要復的,卻是二三十年前,留在他們腦海中看似天下太平的舊日子。

    蔡茂的事說明,新朝徹底覆滅,在失去共同的敵人後,許多過去是朋友,還能夠合作的人,已經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虧得第五倫有意無意推動下,促成了多漢並立,否則若只有一家時,這樣的人只怕更多,真成「天下誰人不通漢」了。

    諸漢的混戰亂相還沒開始,總有人對他們心存幻想,尤其是靠着劉秀贏了昆陽一戰,如今勢頭最猛的更始政權。或許是時候,用血淋淋的事實,讓那些依然活在二十年前的人清醒清醒了。

    「張魚。」第五倫點了他的名:「就由你,來送蔡茂過河!」

    張魚大喜,他以為自己明白第五倫想要作甚,打包票說,等船到中心,一定忽然沉沒!

    「不行,一定要送到對岸去。」第五倫卻好似看出了張魚在想什麼,只問道:「綠林渠帥,誰家軍紀誰最差?」

    測試廣告2



第294章 公無渡河  
相關:  漢闕  秦吏  新書  春秋我為王  新書七月新番  戰國明月    我在大唐賣燒烤  鷹視狼顧  種菜骷髏的異域開荒  只有我能用召喚術  人族鎮守使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po18文學網新書第五倫王莽劉秀第294章 公無渡河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新書第五倫王莽劉秀"
360搜"新書第五倫王莽劉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45s 4.061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