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業於1609年出生在太倉的一戶讀書人家中。筆神閣 www.bishenge.com出生時,他母親夢見一位身穿紅衣的使者送來會元坊,因此,父母對小偉業寄寓了深切的期望。偉業七歲開始讀家塾,十四歲能屬文。著名學者張溥見到偉業的文章,感嘆地說:「文章正印在此子矣!」於是收留吳偉業在門下受業,傳授通今博古之學。從張溥那裏吳偉業不僅學到了廣博的知識,也為他的文學創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後來他成為復社魁首之一,因此生出了一系列的好處和麻煩。
吳偉業祖籍河南,其先人元末時,為避戰亂而輾轉過江,流落蘇州。五世祖吳凱,擅長書法,曾任刑部、禮部主事,參與修纂《永樂大典》。兒子吳愈,也就是吳偉業的高祖,弘治五年擢升為河南參政。正當宦海得意,前程似錦的時候,卻急流勇退,辭官歸隱。明代的著名書法家文徽明是他的愛婿,由於這層關係,當時一些書畫名家像沈周、祝枝山、朱存理等人都和他頗有交情。可是到吳偉業祖父這代,吳家卻衰敗不堪。
1628年吳偉業考中秀才,1630年中舉人,二十三歲參加會試獲第一名;緊接着廷試,又以一甲第二名連捷。當時有人懷疑這裏面有舞弊之嫌,主考不得不將其會元原卷呈請御覽,結果崇禎皇帝在卷子上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詭靡」八個字,平息了這場風波。吳偉業聲名鵲起,並因此對崇禎皇帝懷有一種刻骨銘心的知遇之感。不久,吳偉業假歸娶親,十分榮耀。
在仕途上,他初授翰林院編修,繼典湖廣鄉試,1637年充東宮講讀官,三年後又遷南京國子監司業,晉左中允、左諭德,轉左庶子。期間雖然因為朝內黨局紛爭而受到一些牽累,但官階卻一直在步步上升。晚明時,東林、復社與閹黨爭鬥不斷,吳偉業在仕途上頗不順利。他見明王朝風雨飄搖,日薄西山,遂辭左中允、左諭德、左庶子等官,拒絕赴職。弘光朝時,他被召任少詹事,發現控制朝政的馬士英、阮大鋮實為,僅兩月便憤然辭歸。
清兵南下之後,長期隱居不仕,以復社之名主持東南文社活動,聲望更著。吳偉業的兒女親家陳之遴是由明入清的大臣,當時正置身於新朝的黨爭之中,試圖借吳偉業的聲望和文采以結主上,同時希望吳偉業也能入閣為相,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極力薦舉吳偉業仕清為官。但是,正因為吳偉業是一個名聲赫赫的「先朝遺老」,他的出仕客觀上將造成瓦解人民抗清鬥志、為清廷懷柔政策所利用的消極影響,所以,他的許多好友和一般遺民志士對此都堅決反對,力加勸阻,如著名古文家侯方域就曾致書吳偉業,提出種種異議。
然而,吳偉業懾於清廷淫威,礙於老母敦促,於順治十年九月被迫應詔北上。在將抵京師之際,他曾經數次向當事要人上書投詩,祈求寬假放歸,可是仍未獲允,終於在到京次年被授為秘書院侍講,後來又升國子監祭酒。但他並沒能像陳之遴所期望的那樣進入內閣,相反,陳之遴本人卻在激烈的黨爭中失敗,被發配到東北。而吳偉業內心對自己的屈節仕清極為歉疚,痛悔無緒,常借詩詞以表哀愁。順治十三年底,守孝在家,從此不復出仕。
(本章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6s 4.0068MB